近些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升温明显,钢铁贸易更是“重灾区”。如今,在竞选过程中号称要对中国征收45%关税的特朗普已当选为美国新一届总统,无疑为本就磕磕绊绊的中美贸易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过,政客的誓言在兑现的时候总会“打点折扣”。因此,笔者认为,特朗普上台之后中美之间的钢铁贸易会继续震荡减少,但并不太可能出现“地震式”变化。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理由如下:
其一,从中国钢材的出口流向来看,中国钢材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这种趋势在最近两年特别明显。1月~9月份,美国自中国进口钢材89万吨,占其全部进口量的比重降至4%。而对于中国而言,89万吨的出口量仅占中国前9个月出口总量的1%。而在2007年,中国出口美国的钢材量最高曾经占出口总量的16.5%。在过去不到10年时间里,中国钢材出口总量一直在攀升,但对美国市场的出口量在持续走低。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以东南亚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基础建设等项目投资带动了巨大的用钢需求。这些地区的用钢需求和中国钢材产品结构又有着很强的契合性,因此,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东盟等国成了中国钢企开拓海外市场的主战场。另一方面,近些年来,美国针对中国钢企的“双反”等调查持续增多,导致中国出口美国的钢铁产品大幅减少。
如前文提到的那样,如今出口美国的钢材量只占到中国钢材出口总量的1%。从绝对数据来说,这种占比已经很低,即使特朗普上台之后采取更严厉的贸易保障措施,中国出口美国钢材总量再度缩水,从短期来看,也很难对中国钢材出口产生伤筋动骨的影响。
其二,目前国内企业普遍关注的焦点在于特朗普上台之后,是否会对自中国进口的货物征收45%的关税。一旦包括中国钢铁产品在内的外贸产品被套上高关税的枷锁,将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巨大的冲击。但在笔者看来,该政策实施的可能性并不大。按照美国的法律规定,美国总统可以在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出现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对进口产品征收15%的关税,时间不超过150天,而要对进口产品征收45%的关税必须经过国会通过。考虑到当前中美之间密切的贸易关系,45%的关税政策通过的概率并不大。而且,美国某国际经济研究所对特朗普实施贸易战可能引发的后果进行了分析,称如果美国对中国、墨西哥进口商品分别征收45%和35%的关税,中国和墨西哥也对美国出口商品征收同样的关税,美国将出现进出口萎缩、国内物价上升、消费和投资减少、经济增速不断下滑、失业率增加等问题。
不过,虽然特朗普上台之后,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实行全面高关税的可能性不大,但针对个别钢材出口品种实行高关税是大概率事件。比如,今年5月份,美国对中国耐腐蚀钢产品征收209.79%的反倾销高关税。相对于奥巴马政府,力图“让美国再次伟大”,尤其是“让美国制造业再次伟大”的特朗普,对于美国国内钢铁等制造产业的贸易保护力度只会加大,不会减小。因此,未来4年时间内,中美关于钢铁产品出口问题上的贸易摩擦依然会继续。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就此关上了进口中国钢材的大门,只是中国钢铁企业需要换个“开门钥匙”。
最近“鞍钢制造连通世界”频频抢头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据了解,位于纽约的美国最大的悬索桥韦拉扎诺海峡大桥最近修桥,尽管遭到美国钢铁企业和相关专家反对,鞍钢还是一举拿下了该工程所有桥梁钢板的供应合同,约15000吨。鞍钢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一方面是因为自身过硬的技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尽管美国当地钢铁企业抗议声音不断,但美国当地只有一家钢企能够生产相关桥梁钢板,且价格远高于鞍钢。最终,高品质、优价格的鞍钢在一片反对的声音中拿下了这个项目。
通过鞍钢这个鲜活的例子,笔者想要说的是,特朗普来了,未来中国对美国低端钢材出口必然受到更大的阻力。毕竟,这些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当地钢企也可以生产,在“爱国”因素的影响下,尽管我们的价格可能更低,但最后不一定能成功占领市场。针对这种情况,我国钢企要向鞍钢学习,用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打开高端产品市场。
当一个企业成为某地需求唯一的供货商时,一切贸易壁垒都将不复存在。这需要我国钢铁企业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加大创新力度,闯出一条以品质赢天下的宽广大道。只有这样,我们的钢铁强国梦才会提前到来。
|